社保繳費分高中低檔?1萬元繳費基數算什么檔次?怎么算養老金?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養老保險繳費有高中低三個檔次,但具體檔次是多少呢?如何劃分的?這里邊有關緣由還是十分復雜的。
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
最初,在2005年的《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中,國家明確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20%,其中8%記入個人賬戶,退休后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
不過,由于社平工資數額較高,一些地方在執行的時候選擇了一些較低的檔次。過去的時候,像青島市將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劃分為三個檔次,60%、80%和100% ,分別稱之為低、中、高三檔。繳費基數1萬元,怎么也算高檔次以上標準了。
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人社部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實施方案》,明確從2023年5月開始,各地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統一為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為基礎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是按照60%~300%核定。
社會平均工資有很多口徑。一般分為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或者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城鎮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或者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四種。全口徑社會平均工資實際上是將城鎮就業人員進行按人數加權平均以后得出的數值,比過去各地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的城鎮非私營單位社會平均工資低了百分之三四十。
各地最初使用城鎮非私營單位的社平工資,也是因為90年代數據不完善使然。畢竟最初我國并沒有私營經濟也沒有相應的統計數據,只能用城鎮非私營單位的社平工資。
比如說山東省2023年的全口徑社會平均工資為6243元,60%的繳費基數下限為3746元,300%的繳費基數上限為18726元。
按照國家規定,實際上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從60%~300%之間的繳費基數中,任意選擇一個基數作為自己的社保繳費基數。以滿足一些高收入靈活就業群體期望按高基數繳費的要求。
企業職工不可以企業職工不可以任意選擇繳費基數。企業職工的繳費基數核定是有嚴格規定的,應該是按照職工上年度工資總額的月均值來核定。職工工資是包含了年終獎、加班費等所有待遇在內的應發工資。用人單位和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是國家法定的義務。
現在靈活就業人員是自己承擔全部的社會保險費,一般繳費比例是20%。企業職工是由職工和用人單位共同承擔。職工本人承擔繳費基數的8%,用人單位承擔16%,廣東、浙江等個別地區是14%。
養老金如何計算呢?
繳納養老保險計算退休人員養老金,實際上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個別在實施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參保的職工會有過渡性養老金,不過相應的人員會越來越少。
繳費基數,既能夠影響基礎養老金也能夠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與繳費基數相關的數值是平均繳費指數。繳費指數,簡單點說是某一繳費年度所有月份繳費基數之和除以當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比如說我們按照1萬元基數繳費,假設當年繳納了12個月,合計繳費基數是12萬元。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是9萬元,這樣當年的繳費指數就是1.3333。如果說我們繳費基數是9500元呢?個人的繳費基數之和就變成了11.4萬元,繳費指數就變成了1.2667。平均繳費指數,就是繳費指數的平均值。
個人賬戶養老金體現的更為明顯。每月繳費以后按照個人繳費基數的8%進入個人賬戶,比如說繳費基數1萬元每月進入個人賬戶800元。繳費基數9999元,每月進入個人賬戶是799.2元。
所以,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肯定會越高。對于靈活就業人員來講,可能還需要考慮負擔的問題。對于企業職工來說,由于記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全部進入個人賬戶,肯定是不會虧本的,因此繳費基數越高越好。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